蚌埠乐居网 资讯中心 政策解读

正文

瑟瑟发抖!银行收回500万元贷款!3月31日前还清!安徽等多地限制
来源:乐居买房2021-03-11 18:52:31
摘要
近日,网传一张《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某银行上海分行宣布合同项下全部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于3月31日前归还全部贷款本金余额近300万元。

瑟瑟发抖!

银行收回500万元贷款!

331日前还清!

安徽等多地限制贷款...


一、紧急!银行收回500万元贷款!2个月内还清!


近日,网传一张《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某银行上海分行宣布合同项下全部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于331日前归还全部贷款本金余额近300万元。


 告知函还称,如果借款人在上述日期未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将逾期并产生罚息,银行有权对其进行法律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


 无独有偶。微博大V、上海万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春宝也晒出了一张《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该贷款合同于15日签订,贷款本金余额500万元,然而不到2个月,就被银行提前收回。理由同样是“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 要求331日前归还本金!


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


这笔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大概率是抵押贷款,也就是经营贷,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用途是公司经营,但是挪用贷款(购房)被查出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或是上海年初“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新规后的首个实质性处罚警示案例。


(图片来源: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截图)


上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今年1月,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上海地区房贷新政,明确要求辖内银行倒查半年相关业务,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并首次公开提出拦截机制。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有力斩断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渠道,可能会使一些房产终止交易。


二、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全国多地出手严查!


如今严查违规信贷炒房已经不是一个城市的事了,在上海之后,北京、广东、安徽等地相继出手……

01安徽:住房不封顶,银行不放贷!


今年2月初,安徽银保监局就曾召开会议,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并提高了个人贷款的难度!



主要内容为:

1、集中度超过40%的,个人房贷超过30%的,要控制贷款规模增长;

2、个人住房贷款只能对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的项目发放按揭贷款;

3、严禁消费贷、经营贷(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4、各银行机构立即开展合规自查,房地产信贷管理情况。



02北京:违规流入楼市贷款要提前回收


39日,有部分北京地区银行业人士透露称,目前北京辖内的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遵照《个人贷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对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进行回收,要求客户提前进行返还


(图片来源:财联社)


一位北京辖内银行知情人士表示,自去年开始,监管机关就进行了定期抽查,调取资料筛选出账户有异常的、可能存在问题的情况,查出来这些客户实际上将消费贷款流入了楼市和股市,在监管调查后,银行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依照《个人贷款提前到期告知函》进行后续处理。


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称,对于客户来说,银行是要求信贷资金用途存违规的客户进行提前还款操作,客户按照要求返还即可。银行并没有将客户划定为过失错误,也没有纳入征信。该人士同时指出,《个人贷款提前到期告知函》本身并不是因为贷款流向楼市、股市而产生的文件,是正常的业务要求。


03深圳:住房按揭获批半年内不批经营贷


近日,深圳部分银行对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个人,半年内再申请经营贷,银行将不予批准,6个月后根据实际情况授信。


2020年初,深圳房地产市场领涨全国,当时媒体报道,因个人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利率,有人以住房为抵押申请经营贷代替房贷,这种操作手法引起了各界关注。


深圳监管部门便开始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对短期内申请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或购买住房的客户谨慎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


三、稳信贷,才能按住房价


信贷是楼市的七寸。

只要能按住信贷,就能按住房价。

这背后的道理显而易见,信贷是楼市加杠杆的资金支持,是将楼市炒作放大的利器。如果信贷被按死,那么楼市只靠刚需的自有资金,是永远炒作不起来的。

有人说,炒房者不在乎信贷,可以全款买房。要知道,能全款炒房的人并不多,在限购限售约束下,全款炒房的空间也不大,信贷杠杆才是炒房的终极支撑。

相反,一旦消费贷、经营贷都能违规流入楼市,房地产就将成为庞大资金的蓄水池。这些池水一股脑进了北上深等头部城市,房价岂有不涨的道理?

所以,凡是力在提高二套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严打经营贷的地方,房价自然没有按不住的可能。

所以,如果真对违规经营贷、消费贷动真格,一些热门城市房价将迎来挑战。

前不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发出警告:

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今年两会报告也明确提出:


坚持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尽最大努力帮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显然,如何真正贯彻“房住不炒”,愿不愿意对经营贷动真格,敢不敢打击炒房客,到了考验各大城市的时候了。

谁在全心全力遏制房价上涨,谁在三心二意应付式调控,都将一目了然。

标签: 信贷 银行 贷款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